儿子上二年级了,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因为他对数的反应非常快,我想这应该是我和儿子玩扑克的结果。
在他两岁的时候,有一次跟爷爷到活动室玩,回来以后就吵着要打扑克。我对扑克、麻将之类的游戏是从不问津的,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但是奶奶心痛孙子,就拿出一幅扑克牌,教孙子玩起了“五张牌”,即每次只摸五张牌,一人出一张,大牌压小牌,祖孙俩玩的兴趣盎然。见此情景,我只得无奈地摇摇头走开了。谁知几天之后,我发现原来只认识“1”的儿子,竟顺利的认出“10”以内的数字了。而且对十以内的数,他都能轻而易举地分出大小。我开始有些关注他们的这场游戏了,偶尔也参与一下。后来,奶奶又教他玩“拖拖板”,一人一张牌,摆了条长龙,遇到前面有相同的数字就能把这之间的牌都收走。我觉得这个游戏太简单了,于是改变了一下玩法:先把从一到五的牌选了出来,规定只有出的牌和前面的某张牌加起来等于五,你才能把中间的牌收走。当然,五可以收走所有的牌。慢慢的,我们从“六、七、八……”一直玩到十四。在此期间,我们还有一种训练加法的方式:每人出两张牌,谁的这两张牌相加之和大,就能赢对方的牌。最开始是两张牌,然后三张,在儿子上一年级以前,他已经可以算四张牌之和了。
在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儿子学数学非常轻松,同时他亦不满足于课堂上那些对他来说已有些简单的内容。于是我给他买了一年级的奥数,他觉得那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经常抓着我和他一起学习。
扑克我们也依然在玩。有一天,我给他买了一个新文具盒,他惊奇的发现文具盒上的加号全印歪了
,而且得数都错的。哈哈,当然不会错了,那是乘法口诀表,但这次发现让他学会了乘法。从此我们就玩起了难度更大的“二十四”(在四张牌之间插入“加减乘除”任意符号,使得数等于二十四)。在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总是边思索着,边自言自语的把解题重点念出来,他在得到提示后往往就能算出答案,于是我就为自己“反映慢”而懊恼
。
现在他已经上二年级了,并参加了奥数特长班,在每周星期六别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都要急匆匆地赶去上课。有一次我逗他说:“你别上奥数了,去和小朋友玩吧,妈妈还能省些钱。
”他一听就急了,拉着我的手用恳求的语气说:“妈妈,我以后少吃些麦当劳就能帮你省钱了,你让我去学奥数吧,奥数真的太好玩了。”听了这话,让我从心底溢出一股欣慰,当孩子把学习看成一种乐趣时,不仅是他的福气,也是我的幸运了。
藉由此事,我觉得只要方法运用得当,扑克也能成为一种开发幼儿智力的工具
。学会如何和你的孩子一起玩扑克吧,但是一定要记住,在他不想玩的时候千万别勉强,因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孩子在兴趣的推动下,他才会玩的快乐,学的快乐!
两年前,儿子参加奥数比赛得了一等奖,我在得意之中写了这段文字。今天整理旧文稿又翻了出来,想想也许可以给家有小宝宝的朋友看看,就发了出来。大家有什么育儿良方不防都贡献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