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节:论补脾
第14说 论补脾
导读:由于历代错误的"色黄入脾"的说法,人们常常误以为黄芪、党参等是补脾的,从而在临床上常常犯下大错。那么,正确的补脾的方法是什么呢?
在前面,我纠正了一些历代简化的说法对《内经》相关理论的误读。这点,可能会相当地受到质疑,但即使遭受诟病,我也甘愿承受。
对于《内经》价值我未曾怀疑并也像多数人一样顶礼膜拜;对于固有的中医理论,我也像多数人一样宁愿直接了当的去使用,而不是更多挖空心思地去怀疑或推翻。只不过,当把这个理论应用于临床,却总是疗效不佳之时,就不能不好好想想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是我错了,还是这些理论或者本来就有纰漏,或者在历代的传播过程中"有"问题了。
考虑黄芪、党参补脾的事,是因为我的一个老邻居的治疗。
我的这个老邻居,他的实际年纪倒也并不老,也就近五十吧,可是却患了眼肌无力症状,每每要费很多力气,才能把眼皮抬起来,但随即又落下去了。这种情况当然就再不能去做事。对于劳动一天才有一天收入的农人而言,不能再去劳动挣钱,该有多么痛苦。
眼皮属于脾的领域,检查其脾经的络穴公孙,确实完全无气。问题肯定出在脾气不足上,从理论上说,补脾应该有很好的疗效。
补脾么,都说"黄色补脾,甘味补脾","黄芪、党参补脾",当然,就这么地下药了。可结果是:完全没有效果。
这真是太奇怪了些。我错了?还是这些说法错了?百思也不得其解。只能潜下心来,设法追溯《内经》里的中医理论的可能的来源。把《易经》从头看过,细细推演,于是,便有了前面的章节。
原来,不是我错了,是"色黄入脾"这样的说法有误。
知道"色黄入脾"有误,也同时就明白了老邻居的得病的原由。我们那里土地肥沃,黑褐色的土地上,到处郁郁葱葱,草木繁茂。以前从没听说过有人得肌无力这样的疾病的。这个得病的老邻居,在得病前几年一直从事在码头上搬运沙子的工作。而且常常是深夜去把到岸的船上的沙子挑到陆地上。沙子,是沙子,导致了他的疾病!然而我,却竟然用属于艮土的黄芪、党参给他,恐怕不仅没有治疗的作用,反而加重了他的病情。想想他的靠出卖苦力而得来的购药的钱,唉!
脾,属于坤土,坤土之中出产的药物食物才具有坤土之性,才能真正的补脾。食物之中,北方的大米、白面,补脾的功效较强,南方的莲藕、与淤泥有密切关系的乌鱼、泥鳅等,补脾的功效也不错。药物之中,西南,后天坤土之地,三七主产于此,得后天之坤气;北方,先天坤土之地,人参主产于此,得先天之坤气。所以,三七和人参才是补脾的良药。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eb6fe80100cxy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