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医大唐都医院全军神经内科中心主任李柱一记事
2005-03-17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神经内科中心主任、优秀共产党员李柱
一,在重症肌无力的研治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首次在国内外提出重
症肌无力发病机理重要学术观点,获军队科技进步成果二等奖;对该病
的治疗处于领先水平,有效率达90%以上,为祖国的医学发展写下了灿
烂的一页。
10多年前,李柱一由第四军医大学毕业走上临床不久,目睹了一位
12岁的患者在重症肌无力的折磨中死去的惨景,当时呼吸机一下一下吃
力地与死神抢夺着年幼的生命,少女那微弱的求生的目光,让身为医生
的他感到内疚。然而一切都无可奈何,眼睁睁看着豆蔻年华的少女走到
生命的尽头。此时,他想:是党把我这个农民的儿子培养成为一名党员
、军医,可是自己却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去,这不是自己的失职吗?打那
以后,他和重症肌无力较上了劲,立志降伏这个顽敌。
1990年,李柱一去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时,深感我国对重症肌无力的
研究与外国差距之大,几乎不能和对方站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这激
起了他的发奋和超越。在总结前辈和自己临床经验,翻遍国内外有关资
料的基础上,他于1993年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症
肌无力非IgC成分与肌无力关系研究》。这为揭示该病的发病机理和进
行防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了挤出时间搞科研,他几乎整天泡在科室。有几次,他都是在晚
上睡觉中产生了灵感,半夜爬起来又到科室做实验。有人问:“你这样
没黑没明地工作,妻子不埋怨?”他回答道:“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嘛
。”他的妻子也是军队医学博士,他们为事业都放弃了太多的家庭温情
。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李柱一担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非IgC成分在抗体阴
性重症肌无力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学术观点,为揭示该病的发病机
理提供了依据。在此后的五六年间,他乘胜追击,孜孜以求,挑头申报
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项,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有价
值的论文30余篇,参加了在澳大利亚举行的首届亚太地区免疫学会议并
获得由国际免疫学会主席颁发的优秀论文奖。特别是在探讨重症肌无力
患者是否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问题上,先于发达国家5年证明重症肌
无力患者的IgC可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为研究人类神经免疫性疾病和中枢神
经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2001年,39岁的他作为国家公派高级学者访问美国,同行的专家对
他的成果翅起了大拇指。在他出访期满决意如期回国时,对方办好迁证
挽留他,被其拒绝。这一回,李柱一自豪地说:“我和他们站在了同一
个交流的平台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他们。”
李柱一把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对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取得了突破,
有效率在全国名列前茅,数以千计的患者病情好转出院。扶风县61岁的
刘老先生患重症肌无力6年,四肢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喉咙里的痰
液无力咳出,吃饭无法咬合,入院时是被乡亲们抬着进来的,经过20多
天的治疗,他在家人的陪同下自己走出了医院。甘肃天水有位患者刚一
入院,医生就用呼吸机进行抢救,李柱一3天3夜围着病人转,及时调整
配备方剂,终使患者转危为安。
每当看到一个个患者病好出院时,李柱一总是感到莫大的欣慰和满
足。他常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就是要勇攀医学高峰
,为患者解除病痛,给他们送去健康。”
(通讯员 杜精锐 武艺 记者 杨月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