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病友之家天山雪莲专题讨论区 → T淋巴细胞和重症肌无力

发表一个新主题 回复帖子您是本帖第 346 个阅读者  浏览上一篇主题 刷新本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T淋巴细胞和重症肌无力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天山雪莲


经验值:22365

社区币:153380

发贴数:8100

注册:2007-06-13

体力值:710

状态:离线

查看天山雪莲的个人资料 发送短讯息给天山雪莲 把天山雪莲加入好友 搜索天山雪莲发表过的所有主题 搜索天山雪莲回复过的所有主题 发送电邮给天山雪莲 访问天山雪莲的主页 复制这个帖子 引用回复这个帖子 断章取义 回复这个帖子 No.1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T淋巴细胞
英文名称:
T lymphocyte;T cell
定义1:
表达T细胞受体和CD3复合物的淋巴细胞。来源于胚肝或骨髓的原T细胞,在胸腺微环境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外周血,继而定居于外周淋巴组织,可介导细胞免疫应答,并辅助机体针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应答。
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淋巴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功能和调节其他免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成熟T细胞离开胸腺,在血、淋巴和次级淋巴器官中再循环。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胚胎期则来源于卵黄囊和肝)。在人体胚胎期和初生期,骨髓中的一部分多能干细胞或前T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的诱导下分化成熟,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T细胞。

T细胞简介  

成熟的T细胞经血流分布至外周免疫器官的胸腺依赖区定居,并可经淋巴管、外周血和组织液等进行再循环,发挥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等功能。T细胞的再循环有利于广泛接触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加强免疫应答,较长期保持免疫记忆。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生物学功能  

T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它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直接杀伤靶细胞,辅助或抑制B细胞产生抗体,对特异性抗原和促有丝分裂原的应答反应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等,是身体中抵御疾病感染、肿瘤形成的英勇斗士。T细胞产生的免疫应答是细胞免疫,细胞免疫的效应形式主要有两种: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破坏靶细胞膜,直接杀伤靶细胞;另一种是释放淋巴因子,最终使免疫效应扩大和增强。

  T细胞,是由胸腺内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成,是淋巴细胞中数量最多,功能最复杂的一类细胞。按其功能可分为三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抑制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的正常功能对人类抵御疾病非常重要。到目前为止,有关T细胞的演化以及它与癌症的研究取得了不少进展。

  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是存在于造血组织中的一群原始造血细胞。其最大特点是能自身复制和分化,通常处于静止期,当机体需要时,分裂增殖,一部分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受到一定激素刺激后,进一步分化为各系统的血细胞系。其中淋巴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有两条途径。一些干细胞迁移到胸腺内,在胸腺激素影响下,大量增殖分化成为成熟淋巴细胞的一个亚群,被称之为T淋巴细胞。T细胞的“T”字,是采用“胸腺”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第二个细胞群在类似法氏囊的器官或组织内受激素作用,成熟并分化为淋巴细胞的另一个亚群,被称为B淋巴细胞。B细胞的“B”字,是采用“囊”的拉丁文第一个字母命名的。法氏囊是鸟类特有的结构,位于泄殖腔后上方,囊壁充满淋巴组织。人和哺乳动物无法氏囊,其类似的结构可能是骨髓或肠道中的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阑尾等),亦有法氏囊作用。

  T细胞不产生抗体,而是直接起作用。所以T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细胞免疫”。B细胞是通过产生抗体起作用。抗体存在于体液里,所以B细胞的免疫作用叫作“体液免疫”。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在某些情况下,T细胞亦有抑制B细胞的作用。如果抑制性T细胞因受感染、辐射、胸腺功能紊乱等因素的影响而功能降低时,B细胞因失去T细胞的控制而功能亢进,就可能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并引起各种自身免疫病。例如重症肌无力、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同样,在某些情况下,B细胞也可控制或增强T细胞的功能。由此可见,身体中各类免疫反应,不论是细胞免疫还是体液免液,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为精细、复杂而完善的防卫体系。

(一)T细胞在胸腺分化过程中的表型改变

  淋巴干细胞早其即在胸腺内开始分化,应用小鼠胸腺细胞实验模型研究表明,在胚胎11-12天淋巴干细胞已进入胸腺,在胸腺微环境的影响下胸腺细胞迅速发生增殖和分化。 已知,诱导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的主要因素包括:(1)胸腺基质细胞

  

(thymusstromalcell,TSC)通过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直接与胸腺细胞相互作用,其中胸腺中的“抚育细胞”(nursecell)对于T细胞的成熟和分化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2)胸腺基质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1、IL-6和IL-7)和胸腺激素(如胸腺素、胸腺生成素)诱导胸腺细胞分化;(3)胸腺细胞自身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L-4)对胸腺细胞本身的分化和成熟也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胸腺内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对于胸腺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自身耐受、MHC限制以及T细胞功能性亚群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研究表明,胸腺中的T细胞对于胸腺基质细胞的发育和功能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1.功能性TCR的表达应用胚胎小鼠实验系统研究发现,胚胎发育后期的胸腺细胞才有完整的TCRα链和β甸宾基因重排,并转录为功能性的α链和β链。功能性和TCDR表达使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多肽片段/MHC复合物的功能,并形成克隆分布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库。

  2.TCR/CD3复合体的表达 胸腺内的前胸腺细胞(prethymocytespre-T)多数表现为CD3阴隆,在胸腺皮质中只有部分T细胞为CD3阳性,而胸腺髓质细胞均为CD3阳性。随着胸腺细胞的逐渐分化和成熟,TCRα和β链(或γ和δ链)以及CD3分别得到表达,并组成TCR/CD3复合体,其中TCR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D3分子与信号转导(signaltransduction)有关。

  3.功能性T细胞亚群的 胸腺中不同功能性T细胞亚群是经过一定的发育顺序而形成的。

  Thy-1抗原是1964年用血清学方法鉴定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同种异体抗原,是小鼠全T细胞标志,但与CD2和CD3的结构不同,为GPI连接分子,25-35kDa,已命名为CDw90。不同T细胞亚群Thy-1抗原密度不同。外周神经组织、脑组织、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和胎鼠骨骼肌表面也有Thy-1抗原,但膜表面Ig阳性的B细胞缺乏之种抗原。用抗Thy-1加补体除去Thy-1阳性细胞可使T细胞应答完全丧失。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调节Thy-1分子的表达可能与细胞与细胞之间相互作用有关。Thy-1与神经细胞粘附有关,并可能在免疫系统与神经系统的联系中起作用。在T细胞分化过程中,Thy-1首先表达在小鼠胸腺皮质区迅速分裂的考地松敏感细胞,皮质胸腺细胞Thy-1密度高,在髓质区具有免疫潜能T细胞的Thy-1密度降低,外周血T细胞表面此抗原密度相对较低。裸鼠少部分脾细胞也有低密度Thy-1,提示T细胞前体具有Thy-1抗原,可能相当于成鼠骨髓中低密度Thy-1阳性细胞。小鼠Thy-1有112个氨基酸残基。Thy-1有2个等位基因,所编码的抗原分别命名为Thy-1,1和Thy-1,2,两者仅在第89位氨基酸有差别:Thy-1.1是精氨Thy-1.2是谷氨酰胺。Thy-1氨基酸组成与免疫球蛋白恒定区和β微球蛋白有高度的同源性同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胸腺白血病抗原(thymus-leukemiaantigen,TL或TLa)是一类同种异体抗原,仅表达于某些白血病和不成熟的Thy-1阳性胸腺细胞,为早期分化抗原。TL抗原与小鼠H-2K、H-2D和H-2L抗原的结构相似。正常不成熟的胸腺细胞表面只出现TL1、TL2、TL3、TL5和TL6等5个表型,TL4仅出现在白血病胸腺细胞上。TL与人的T6/Leu6是类同物,属CD1。

 (二)T细胞在胸腺中的选择

  成熟的、有功能的T细胞必须经过在胸腺中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主要组织兼容性复合体(MHC)抗原在这两种选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1.假如一个双阳性细胞表面能与胸腺皮质上皮细胞表面MHcI类或Ⅱ类分子发生有效结合,就可能被选择而继续发育,否则会发生程序性的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MHCI类分子选择CD8复合受体(coreceptor),而使同一个双阳性细胞表面CD4复合受体减少;MHcⅡ类分子选择CD4复合受体,而使CD8受体减少。这种选择过程赋于成熟CD8 CD4-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多肽片段与自身MHcI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CD4 CD8-T细胞具有识别抗原多肽片段与自身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的能力,成为T细胞MHC限制现象的基础。

  2.阴性选择过程(negativeselection) 经过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还必须经过一个阴性选择过程,才能成为成熟的、具有识别外来抗原的T细胞。位于皮质与髓质交界处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和巨噬细胞表达高水平的MHcI类抗原和Ⅱ类抗原,自身抗原成分与DC或巨噬细胞表面MHCI类或Ⅱ类抗原形成复合物。经过阳性选择后的胸腺细胞如能识别DC或巨噬细胞表面自身抗原与MHC抗原复合物,即发生自身耐受(selftolerance)而停止发育,而不发生结合的胸腺细胞才能继续发育为CD4 CD8-或CD4-CD8 单阳性细胞,离开胸腺迁移到外周血液中去。

  T细胞识别外来抗原时,需要运用自身MHC抗原分子,这种能力是T细胞在胸腺中通过与胸腺上皮细胞的接触而获得的。来自(H-2kxH-2b)F1小鼠的T细胞能够识别KLH与H-2k或H-2b单体型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抗原结合的复合物。如果来自(H-2kXH-2b)F1小鼠骨髓细胞移植到切除自身胸腺(H-2bxkF1)移植有H-2k小鼠胸腺又进行照射的小鼠,从这种小鼠发育成熟的T细胞只能识别KLH与H-2k单体型APC细胞MHC结合的复合物,而不能识别KLH与H-2bAPC细胞MHC结合的复合物。

  T细胞表面有多种膜表面分子,这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它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接受信号刺激等的分子基因,也是鉴别和分离T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重要依据。T细胞膜表面分子主要有白细胞分化抗原(CD)、主要组织兼容性抗原(MHC)以及各种膜表面的受体。

  T细胞表面还具有多种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等受体,如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素,前列腺素E、胰岛素等激素受体,内啡肽、脑啡肽、P物质等神经肽受体,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受体。免疫细胞表面的激素、神经肽和神经递质受体是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

转播到腾讯微博 发表时间:2012-11-30 14:25:45  IP:已记录
本主题共有 1 页 [ 1 ]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Powered by BBSxp /Licence © 1998-2005
Script Execution Time:0ms
晋ICP备0750016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