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一步步向肌无力挑战
在重症肌无力的研究上,中国曾经落后于外国好多年。1990年,当李柱一去英国牛津大学学习时,深感差距之大,几乎不能和人家站在一个平台上进行交流。在总结前辈和自己临床经验,翻遍国内外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李柱一于1993年申报成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重症肌无力非IgG成分与肌无力关系研究》,为揭示该病的发病机理和进行防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李柱一担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他在国内外首次提出非IgG成分在抗体阴性重症肌无力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学术观点,在认识该病本质的探索途径上插了一个耀眼的标记。
在短短五六年间,他挑头申报并已完成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2项;《重症肌无力脊髓运动神经元—nAchR变化与肌无力关系研究》、《重症肌无力胸腺神经—AchR及其抗体与肌无力》。目前,他又进行着《重症肌无力眼外肌经板构成、经板电位及基因表达变化》的研究。他以第一作者在国内外发表有价值的论文30余篇,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首届亚太地区免疫学会主席颁发的优秀论文奖。
2001年,李柱一又以《重症肌无力NMJ基因表达》为题成功申报了国家教育部骨干教师出国留学基金。当年年底,他作为39岁、年轻的国家公派高级学者访问美国时,同行的专家对他选择的课题跷起了大拇指。这一回,李柱一自豪地说:“我和他们站在了一个交流平台上,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他们!”
“病人康复是我最大的满足”
李柱一主任介绍说,治疗重症肌无力,通常都多用胆硷酯酶抑制类药物,重于改善患者神经肌接头传递障碍,而他则把重点放在应用免疫抑制类药物,侧重治疗患者体内发生的异常免疫反应。同时,他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个体化药剂配置,使重症肌无力的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
“唐都医院有个李柱一医生,他治疗重症肌无力有独特办法?”一时间,李柱一的名字在许多肌无力患者中迅速传开了,来找他治病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在他的治疗下,许多重危病人得救了,许多其他医院转诊而来的病人康复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一拔接一拔地来到唐都医院,在唐都医院,在李柱一的诊治下,他们重新获得了生的希望。
陕西扶凤县61岁的刘老先生患重症肌无力6年,四肢不能动,生活不能自理,喉咙里的痰液无力咯出,入院时,老人是被乡亲们抬着进来的,经过20多天的治疗,他在家人的陪同下自己步行着出了院,在家中已能自己照顾自己。这一点他和家人以前连想都不敢想!但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的咀嚼能力已恢复到能啃动锅盔饼。
“一个个病人好转出院之际,是我觉得最大的欣慰和满足之时,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们的生存和康复!”李主任十分深情地说,“我们要和军利一起战胜肌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