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希望,相信明天
开心妮妮
下面,我介绍下个人患病多年来的体会及感受,以及在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经验教训,供大家交流。
一、 认识重症肌无力
我们知道,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神经、肌肉接头间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女性比男性多,晚年发病者又以男性多。临床表现为受累横纹肌易于疲劳,这种无力现象是可逆的,经过休息或给予抗胆碱脂酶药物即可恢复,但易于复发。现代医学对于MG的治疗,现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手术切除胸腺,主要针对已查出胸腺瘤或胸腺增生的病友,二是抗胆碱脂酶药物,比如溴吡斯的明,只能对MG起到临时的缓解作用,不能达到治疗的效果。但在病情需要时,应按时按量服用。三是激素及其它免疫抑制剂,这是现在治疗MG比较普遍有效的方法。四是中药治疗,通常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但需要长期坚持。五,梅花针、针灸、气功等适合自己的方法。病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者多种方法配合使用。
正是因为MG的易复发的特点,决定了MG患者病程长、经济负担重、对家庭及亲属的依赖性强,由此,在我们的求医过程中,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院,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如何在生活中积极的自我调养,自我缓解,就显得尤为重要。相信多数病友,也同我一样,从生病之初的疑惑、恐惧,到后来随着对MG的日益了解、认识,最终找到适合自己身的治疗方法。
二、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
有句古话叫作“大医精诚”。首先,一个医生,如果能够站在病人角度出发,时刻考虑到病人及其家属的感受并善于与其沟通,愿意不断的去学习掌握新的理论来提高自己,研究先进的治疗方法,那么,无论他是否可以治好所有人的病,我都认为,他是个好医生。这样的医生,虽然不一定能够在短时间内治愈我们的疾病,但给予我们在身体和心理上的帮助和支持是健康的,向上的。对我们疾病的缓解作用是积极的。相反,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医生,对病人漫不经心,武断用药,甚至用错药、用错量,不与病人进行任何的交流,对病人的问题置之不理,应付了事,全然不顾病友们长途跋涉求医的劳顿和排除挂号的辛苦。更有毫无医德可言的医生,不仅唯利是图,甚至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抓住病友们急于求医的心理,在广告中编造虚假数据,夸大治疗效果,更有甚者,在完全不了解病友身体状况的情况下,在中药中添加激素等药物,误导、欺骗病人,不仅仅让患者在体力和经济上不堪重负,更重要的是耽误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加重病情,产生极其恶劣的后果。
其次,如果病友们选择西医的治疗,我认为,首先要选择具有正规资质的综合性医院。这类医院在医护力量、医疗设备等方面,都有比较高的水准,相对而言也见多识广,经验丰富。而在广告中看到的、听到的私人医院和医生,在没有确切的了解的条件下,一般不予考虑。西医对MG的确诊和治疗,现在已经着比较系统和完善的方法。一般的正规省级医院,对于MG的确诊、抢救及治疗过程中激素及其他类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方法,也都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病友们在选择医院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上当。
如果选择中医的治疗,在自己的体力和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国内擅长治疗肌无力的中医长期进行调理。比如上海的李庚和教授、广州邓中光教授、刘小斌教授等,这些名医长期接诊大量的MG患者,在医术和经验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有些不方便长途跋涉的病友,也可以选择当地的知名中医进行调理。毕竟,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面对面的把脉、看舌、询问病情,开出的药方才有好的效果。而药方随着我们身体的变化,也是需要经常调整的,如果经常的进行长途跋涉,反而会有加重病情的可能。名医并不等于神医,MG还没有好的特效药,我们不能把希望全部的寄托于某一位医生,不同的病友,不同的症状,不同的身体状态,即使是同一位医生,未必会有同样的效果。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中药调理是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需要长期的坚持来验证效果,最重要的是,一旦我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医生,特别是中医,就不要频繁的更换医生,莫因短时间内疗效不明显就轻言放弃。须知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需要一定过程,或许多几日的坚持就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三、肌无力的日常护理
MG是一种慢性疾病,它可能不会在短时间内彻底的远离我们,但是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调养和恢复,我们的生活,也完全可以和健康人一样。下面,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交流。
1、适当运动。MG是肌肉、神经接头处的传递功能障碍,特别是有全身型症状的病友,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要多休息,要避免长时间、大量的重复动作、剧烈运动和高体力消耗的活动。哪怕是在缓解期,没有临床症状的病友,也要注意这一点。但是多休息不代表不活动,对于MG来说,最好的运动是散步,以自己不感觉到累为原则。小量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血液的循环,还能调节心情。
2、注意饮食。在饮食方面,大部分病友存在脾胃虚寒的问题,所以,我们在平时吃东西的时候,就要避免食用性寒的食物,比如西瓜,绿豆等。我记得曾经有一位中医告诉我,只要是入口感觉到齿间发凉的东西,尽量都避免食用。从冰箱里取出来的东西,也在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再食用。我们有些病友,需要长期服用激素,由于激素的副作用,会让人产生饥饿感,我建议服用激素的病友,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这样可以减少部分副作用,不会过量的摄入。但是我们有部分病友,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不能保证每餐能够吃好,甚至完全不能够进食,对于这部分病友,我建议大家能吃的时候尽量的多吃,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的摄入,才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还可以通过药物补充些必须维生素。说到维生素和营养的补充,我不建议大家去追求高价格高知明度的传销营养品,药店里可以买到的,最普通最便宜最常用的往往效果并不差。
3、避免复发。季节的变化也对我们有一定的影响,有些病友,夏天最容易复发,有些,冬天容易感冒,特别是气温的忽高忽低,都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天气刚转冷的时候,我们就要比别人早一些加衣,等天气转暖时,我们又要比别人晚一些脱下厚重的衣服。平时活动后汗湿了衣服,就要及时的换下来,以免着凉;外出时如果去人群多的地方,也要戴上口罩以预防感冒等其他传染病。等等这些微小的细节,都需要我们去留意和注意。我们平时生活中加重或者引起MG复发的因素有许多,比如过度的劳累、严重的感冒、情绪的激动、过度悲伤、紧张焦虑、女病友的月经等等,再比如突发的疾病,像是腹泄,高烧,包括在治疗这些突发症状时的用药,这些都有可能加重MG的症状。我们知道,MG本身就是免疫系统的紊乱,如果再遇到上述的意外情况,那么加重在所难免。所以我们要尽量的避开这些不利的因素,努力让我们自身的免疫回归到正常的状态。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我们每个人,在得病之前,都很少关注自己的健康。总认为健康是唾手可得的。直到疾病降临的时候,才去审视自己的生活。熬夜、酗酒、抽烟、暴饮暴食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是我们应该杜绝的。而像是有些病友做事过份的追求完美,事必躬亲,性格急躁,或者过度的忧郁等等,也都应该尽量的避免。努力把自己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
5、合理减药。我们有不少病友,需要长期服用激素,激素的减量,除了遵循慢之又慢的原则,还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相信很多病友都有减激素过快而引起复发的经历,一旦复发,之前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一切又要重新开始。建议大家在临床缓解后再维持两到三个月再开始减激素,并且用比较慢的速度来减,这样的方法安全可行。另外,减激素,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机,避开感冒、月经期、遇到重大事件时、情绪不好时等,选择自己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候减药。也有病友问到说,为什么我是按照医嘱来减药的,医生让我哪天减,我就是哪天减的,一天都不差,可是为什么还是复发了呢?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法来说。首先,MG的发病率低,决定了医生对MG的研究本来就很少,对于有些小城市的小的医院,更没有经验可谈。许多医生对于MG的认识仅限于在医学院的书本里看到过,学到过。遇到MG病人,有责任心的医生也仅仅是去翻翻书本,照本宣科的去用药。课本里说,15天减一颗药,他就会这样去指导病友。因为他确实缺乏相关的经验和实践。而用这种绝对的数字去指导不同症状,不同病因的MG病人,显然会存在很大的误差。再一方面,MG病友们对药物的反应不同。病友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身体素质,包括身高体重,心理状态,这些都影响着病友们对药物的反应。同样症状的病友,用同样的药量,未必得到同样的疗效。而就算是同一个病友,不同年份的两次复发,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即使用相同的药量也未必会有相同的效果。在这样的条件下,仅仅用医生简单的时间标准来减药,也是行不通的。我一直认为,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无论中药还是西药,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自己的切身感受,来衡量药物的效果,来确定减药的时间。
6、家属配合。如前所述,重症肌无力是一种慢性疾病,且存在易反复、难治愈等特点。因此,该病的治疗,应是一个长期的、全方位的治疗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病人家属在配合正规治疗的同时,承担主要的辅助治疗任务。
首先是日常生活护理。一是要监督提醒病人按时服药。大多数病人需要按时服用免疫抵制剂、新斯的明及维生素补充剂等多类药物,并按照病情及医嘱进行药物的加减。这就需要病人家属细心观察,认真记录,监督并提醒病人服用或加减相关药物。二是要协助病人减少复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有时看似对健康人无足轻重的事情很可能诱发病人病情反复或加重,往往使得之前的艰苦治疗前功尽弃,功亏一篑,甚至出现危象,危及生命。因此必须十分小心让病人尽量避免出现上述情况。三是保证病人健康的起居饮食。有规律起居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是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病人家属应该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适当运动,并配以营养丰富的膳食,对身体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病人心理疏导。病人长期患病,病情反复,往往不可避免的产生焦虑、抑郁、孤独、自卑等情绪,不但阻碍病情的治愈,还可能使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更严重的后果。家属是病人最亲近、最依赖的人,尤其是对于多数常年在家休养的病人来说,是主要的交流对象,其作用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家属无微不至的关怀可给病人以安慰和希望,可缓解病人的孤独感。要经常鼓励病人建立积极乐观的情绪和治愈疾病的信念。比如搜集绝症病人战胜病魔的正面事例,让病人从中学习别人的乐观心态,坚定治病的信心。在病情好转时要给病人强调这种态势,让其看到希望;在病情反复时让病人消除焦虑,明白这种病的规律;在病情加重时积极治疗,减轻背思想包袱;在病人争吵发泄时多包容理解,安抚激动情绪。
最后是家属自己的心理疏导,这一点也十分重要。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病人忍受长期病痛折磨的同时,难免也会给家人带来各种压力。很多家属令我感动,你们对我们不离不弃、多少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的关怀,才是我们走到今天的唯一精神支柱!为我们,家属们都付出了太多太多。因此,家属在照料病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强自我心理疏导,保持良好的心态。你们的健康和快乐,才是广大病友战胜病魔的坚强后盾!
四、坚定的信念是治愈疾病的灵丹妙药
英国皇家学院的医学专家们,曾对57名因患有乳腺癌而被切除了乳房的病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其中注重自我精神调节,坚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的患者,10年生存率达70%,而那些做了手术之后就精神萎靡,甚至感到绝望的病者,即使她们本身的病情并不是很严重,却有80%以上的病人在手术不久便离开了人世。这说明了信念可以延年。我们不要被病魔吓倒,而应当采取积极的态度与其抗争,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树立起必胜的信念。人一生中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患病”也是其中的一项,患者对待疾病,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千万别惊慌失措,要敢于把生死置之度外,要做自己的医生,密切配合医生的方案,一步步稳扎稳打地实施治疗,想尽一切办法与病魔作斗争,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言放弃。
美国有一位名叫爱琳娜的少妇,车祸后在医院里躺了两个月,连医生都认为她有可能会成为植物人。可是,一周后,爱琳娜醒过来了。医生们问她:你在昏迷时有没有感觉?她说,我听到有个医生说我会成为植物人。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醒过来,以便证明那位医生的判断是错误的。于是,我就醒了。那位估计她可能会成为植物人的医生敬佩地说:“按你的伤情,极有可能成为植物人,坚定的信念使你获得了新生!”心理专家研究证明,人的情绪因素与人体内在的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增强大脑皮层的功能,提高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自身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都大大地提高。人的信心及信念能够充分地调动机体内的巨大潜能,通过调整、替代、补偿、重新组合等一系列的生理过程,从而使组织和细胞的功能与代谢趋于正常化,建立起新的平衡。这整个过程,就好比是战败一方在短期内招收了一批新军,紧急加以训练,将他们组成新的战斗兵团,雄赳赳地开赴战场,有力地歼灭来犯之敌。而当一个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念时,他的情绪会极其低落,那么,他的免疫功能也就急骤下降,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日益减少,他就会成为病魔的俘虏。
国际医疗卫生组织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人体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则来自于人的信念。所有的医疗方法,只要是科学的、规范的都会有一定效果,不过对于疾病都是起到辅助治疗的,源自有病人自身内心世界的信念、精神力量,才是疾病治疗的原动力。内心世界的坚强才是治愈疾病最好的方法。
重症肌无力这种疾病,虽然不传染,遗传性相对也不明显,社会危害性较小,但它给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带来的痛苦、精神压力及经济负担都是十分巨大的!许多病友不得离开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离开了自己心爱的伴侣,甚至离开了人世……按照医学统计,我国有60多万名重症肌无力患者正在坚强的与肌无力病魔抗争!愿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们,能够加快研究治疗肌无力的步伐,快一点,再快一点!您可曾听懂因病失语的患者的呼唤,可曾看得清下垂的眼睑后那企盼的泪眼?愿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们,能够对待每一名患者温暖一点,再温暖一点!您可曾明白有时对患者更有效的不是手术和药物,而是医生的鼓励和宽慰!愿全天下的病友们啊,多坚持一天,再多坚持一天!就像歌中唱得那样,我们相信希望,相信明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