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上这个论坛,一上来心里多少有些沉重。与大家一样作为一名患者,但是我现在的状态非常不错,所以很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调理过程。在调理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自学了一点点中医理论,也许有些地方理论上说的不对,欢迎医生朋友指正,但是我以下的文字都是我亲身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病史回顾
我是2003年12月底发现聚咀嚼无力、下垂症状的,很快就做了胸腺瘤切除手术。术后做过5次化疗,每半年一次。期间一直在服用溴吡斯地明片,每日一颗(上、下午各半颗),同时也在服用中药。大概到2005年底,症状全部消失,溴吡斯地明和中药都停了。
2009年5月,因为工作太忙,加上感冒托了一月未愈。咀嚼隐隐有些症状了,住院输一周抗生素后,感冒好转但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最明显不过,说话费力没说几句就觉得上天堂像塌下来一样,没几周全身(尤其是上半身)肌肉力量明显下降。
二、治疗过程
1、溴吡斯地明坚持服用。我亲身经历觉得,不要害怕吃溴吡斯地片。他可以让我们在发病的时候仍然保持正常的肌肉力量。下面我要谈太极、气功的治疗方法,大家就会明白正常的肌肉力量对调理很有必要。
2、坚持服用中药。在论坛里很多病友都在讨论中医的药方,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必要。中医最深奥的地方就在于“因人而异”,我也建议大家不要跑很远去看中医。找到一个靠谱的中医,哪怕他不是很出名,但是他肯研究这个病一样可行。保持病人和医生的交流畅通很重要。我在这次生病的时候,自学了一些中医理论,就我而言懒言少语、鼓腮欠佳、眼睑乏力,这些症状基本都用“补中益气汤”,倾向于健脾就可以解决。当然,具体每个阶段医生有细微的调整。中医切忌常常换医生,大家都应该准备一到两名自己的“御医”。2004年给我看病的老中医很著名,现在已经快百岁高龄了,几乎已经不再出诊了。2009年,我就根据自己服药的体会,分别找了两名医生,一位不太知名的年青人,一位有点名气的老中医。年青人在用药上胆子稍大,虽然他没借此过这个病,但是爱专研,喜欢和我探讨交流。老中医比较保守、墨守成规,但注重均衡调理。他俩虽然对我都用“补中益气汤”,但是各位药剂量和药材略有不同。我们所用的“补中益气汤”也不需要用很名贵的药材,我也就只用太子参、党参这些。有一两次用过红参,老中医都一再嘱咐只买最便宜的就足以,其实红参须就可以了。他的理论貌似就是,一是我们这病体质太虚不受补,二是面部肌肉、眼睑都归脾,脾虚吃什么都不管用,所以只有一点一点的慢慢来。直到去年底,大概我每次抓5服药,在120-150元之间。
中药见效比较慢,大家一定要有耐性。以我的经验,基本要半个月、一个月你再回头看,比较先前的症状,你才有慢慢缓解症状的感觉。这次,我从2009年5月发病开始就一直坚持服药,几乎整整坚持了一年。除了最热的夏天那段时间,还有春节这些时候停药以外,基本坚持每周吃五副药,休息两天。这个确实需要毅力,还有家人对你的支持。
3、太极、气功调理。我说太极、气功,大家肯定觉得有点悬,不是我自己亲身经历我自己也觉得悬。2009年5月,从西医医院出来可谓病入膏肓。寻到那位年青中医,第一次就用艾条给我灸关元穴,半个多小时后确实有一个火球在小腹炸开的感觉(后来看了《因是子静坐法》、《静坐与长生不老》(南怀瑾著)才知道其中的奥秒),果然一周之后确实觉得症状有些好转。这也让我对太极、气功产生了一些兴趣。
我没有交钱找老师,都是自己买书、买碟子看,当然走了不少弯路。简单点说,我推荐大家看两本书就是《因是子静坐法》、《静坐修道与长生不老》(南怀瑾著)这两本书就讲通过静坐,气息养生。书中的盘腿可能一时半会达不到,但是跪也一样有效,我现在就跪习惯了(现在就是跪着在写)。其中的腹式呼吸法,我现在也是走路,开会,坐公交车随时随地都在练习,我总结就是通过控制小腹肌肉,达到按摩关元穴位的目的。在瑜伽的理论里面,也有通过收腹来按摩内脏的道理。所以,之前我说坚持服用溴吡斯地明,保持正常肌肉力量很重要。
然后,我再推荐大家练一套健身气功《八段锦》。国家体育总局出了碟子的,当然网上可以下载视频。很简单,只有八个动作,2-3个晚上保证学会。我自己体会,重症肌无力不能老是休息、睡觉。要结合太阳东升西落,作息规律。早上很重要一件事就是要把休眠着的气血躁动起来,正常人可能起来活动两下就可以,但是我们不行。所以花上15-20分钟打一套《八段锦》很快全身微微冒汗,让气血充满全身很有必要。《八段锦》动作简单、幅度也不大,有力可以试点劲,没力也可以打软点,丰俭自便,比较灵活。我从2009年秋天开始坚持每天早上打一套,到2010春节刚过,早起时的精神头和肌肉力量就有明显的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