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有没有看过这本书?书名我不知道,也不知道这帮法国人从哪弄来的让我翻译,看的我头都大了。主要内容是这样的:
第一节 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是一种表现为神经肌肉传递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本病的认识历程中经历了4个重要历史性转折:
一是20世纪初才详细了解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二是20世纪30年代始误认为本病病变定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前膜;
三是20世纪60年代初始提出与自身免疫有关;
四是20世纪70年代初把α—银环蛇毒素用于本病研究后,才逐渐阐明其自身免疫本质,其病变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
突出的临床特征为部分或全身横纹肌软弱和异常易于疲劳;通常为在活动加剧,休息后减轻,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最常受累肌群为眼外肌,如眼睑下垂、眼球活动障碍、复视。面部表情肌受累如苦笑面容,甚至“面具脸”,舌肌受累,当伸舌时可见典型的“三道沟”。本病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并发。
(一) 病因机理
本病以上胞下垂、视觉改变、四肢或全身痿软无力、声音嘶哑、咀嚼困难、喘憋息粗为中心症候,导致该组症候的原因可归纳为虚、痰、湿三端,而尤以虚为其主。
1. 正气虚损:先天不足或后天失于调摄,致使脾胃虚弱。
脾乃后天之本,主肌肉,胞睑属“五轮学说”中的肉轮,为脾所主。脾气虚弱,中气不足,升提无力,可见上胞下垂,胞睑不用。
运化之力不足,则食欲不振,水谷精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致使气血俱虚,肌肉不禀水谷之气失于充养,而见胞睑下垂,目睛干涩,四肢乏力,萎弱不用。气病日久,阳气亦虚,阳虚无以温煦,故而四肢发凉,畏寒怕冷,痿软无力;
脾阳虚损,渐及肾阳,脾肾阳虚可见大便溏稀,完谷不化或五更泄;
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膝酸软。若素来肾虚或体虚病久,阴精气血亏损,或房事过度,伤及肝肾致使肝肾阴虚。
肝藏血,主筋,为罢极之本;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
精血充盛则筋骨坚强,活动正常。若肾精亏虚,阴精不能上承,头目失养,可见视物不清,头晕目眩,咽干声嘶。足少阴肾经上系舌本,络于横骨,络于会厌,肾之阴亏精少,则有声音嘶哑,咀嚼吞咽无力之危候。阴亏日久,肌肉失养则肌肉瘦削;肾不藏精则遗精早泄。
由此可见,虚当责之于气虚、阳虚、血虚、阴虚,而脾胃虚弱,气虚下陷为其关键,且贯穿于虚候的全程。脾气虚弱,日久伤阴,则转化为脾肾气阴两虚、气血双亏或肝肾阴虚;伤阳则致脾肾阳虚。
2、 痰浊内盛:素体肥胖多湿,且嗜食肥甘厚味,或脾虚运化无力,水谷精微不化而成痰,致使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上不荣窍,则胞睑下垂不用,目睛干涩;四肢无以充养而肢废无力瘘软不用;痰阻胸肺,则胸闷气短咳吐痰涎,纳呆少食。
3. 湿浊阻滞:久处湿地或涉雨淋水,感受外来湿邪,渐积不支,留滞体内,浸淫经脉,使营卫运行受阻,郁遏生热,流注于下,肌肉筋脉失却濡养,则肢体废弱无力;或因钦食不节,嗜食辛辣,损伤脾胃,内生湿热阻碍运化,导致脾运不输,肢体失养。此外,脾虚湿热不化,流注于下,久而也能损伤肝肾,致使筋骨失养。
综上可知,本病绝大多数属虚,少数为虚中夹实,总以脾肾亏虚为本,痰浊湿热为标,病和愈久,虚象愈甚。肾虚已极时,肾气浮越失于摄纳,可兼及上焦,出现肺虚痰壅之危候。其病位在肌肉,主脏为脾,与肝、肾关系密切。
(一) 诊断要点
1. 临床表现:多数在20—30岁起病,女性较多。按发病年龄,可分为新生儿型、儿童型和成人型。根据主要受累部位不同可分为3型,部分为混合型。其主要表现如下。
(1) 眼型:眼睑下垂、眼外肌麻痹而有斜视、复视等。
(2) 延髓型:声音低弱带鼻音,吞咽困难,饮水自鼻孔流出,咀嚼肌及面部表情肌无力。
(3) 全身型:即全身横纹肌均可有不同程度受累,严重者因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咳痰困难而危及生命。
受累肌群的表现 晨轻晚重,疲劳后加重,经休息后有所恢复。
.................